兩岸理想藍圖

為甚麼我的政論都這麼理想化 主要是因為在看的也沒有幾隻小貓
而且就藍一直不得勢的狀況下 情況也不會這麼走 所以看戲派永遠就只能是個看戲派
再者 我甚麼都不反 就是反憤青 只要是憤青就不歡迎= =+


我要敘述的是怎樣一篇理想藍圖呢?如果概括的來說 那就是一中各表下的一國兩制
的確 這兩者都是十N年前古人提出的設想了 但是這兩者的合體卻漸漸在兩岸政治的急流下被淹沒

什麼是一中各表?
把這個簡稱拆開來就是「一個中國 各自表述」 世界上只有一個「China」至於這個「China」是「中華民國」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就在華人內部拆招各自尋解就好了。華人自古一直都愛文字遊戲 愛耍曖昧 愛在文字遊戲裡面耍曖昧 愛在政治裡面耍曖昧 愛在政治的文字遊戲裡面耍曖昧 但是就是這「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喜歡曖昧。其實說來也挺無聊的 把兩者擺在一起也就是 中華民主共和國 和 中華人民共和國 的差別而已= =。然而大家不喜歡曖昧=___,=||雖然在台灣還是使用「中華民國」的國號但是其實質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綠執政的幾年下來 國歌國旗孫文蔣介石一個個從學校消失了 不知道什麼時候 護照上的 「中華民國(Republic of China)」 漸漸變成 「中華民國台灣(Taiwan, Republic of China)」到只有「台灣(Taiwan)」的時候就為時已晚了。

什麼是一國兩制?
簡單來說就是把「中華民國」或「台灣」作為國家的主體去掉。讓「台灣」變成「台灣特別行政區」。其他不做改變。

那什麼是一中各表下的一國兩制呢?
那就是在保持「中華民國」的國號下維持一國兩制。
也就是說,在世界中以國家為主體的集會中,使用「China」作為通用的符號。也就是沒有「People Republic of China」或「Republic of China」然後在護照上使用「中華民國」或「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雙方的地圖上都使用簡稱「中國」。
要和平統一的要點在於,不能讓台灣方感受到是矮人一截、被統一、被他國國民化。所以首先的改變在於語言。其一,不使用「解放台灣」這個詞組,基本上「解放」是一個帶暴力、強迫性的詞彙(在中國近代史的使用上來說,雖然對象是國民黨)。其二,不使用「台灣特別行政區」這個名詞,因為不管是不是「特別」 「行政區」本身就帶有隸屬於的感覺,如果使用「地區」等模糊詞彙將會比較好(這點小事立法增加條文解決很容易的)。第二點改變在於,優待延續化。現時因為想要統一台灣,所以對在大陸的台灣人有許多優待,這是因為統戰。而保證優待延續並且開放更多好處比如對於置產保證之類的應該有官方的保證說明以後也能延續,因為首先要抓住在大陸的台商。其實很多台商很不喜歡大陸的環境或是在那裡經營公司因為文化差異,所以要想辦法先讓這些人轉變。「不是因為我必須在這裡經商 而是我想要在這裡經商」 。第三點的改變在於社會福利優待,台灣是一個老年化的地區,而在現在經濟不景氣的時段裡 很多退休人口的福利相當稀少 而現在中國政府有不少錢可以這麼用 雖然說不能不管大陸的社會福利 但是台灣面積小 服務業人口多 就業率低 人口平均素質較高 如果能通過在大陸的台商(所以第一步還是不能丟)建設好台灣的社會福利 將會解決很多「家庭問題」 從這裡還可以一步步推下去

總的來說 群眾這個集體總是很微妙的 面子和裡子哪個也不能少 只要這個大國做的出給面子(維持「中華民國」「台灣」等名稱)又給裡子(經濟、就業率、甚至出國深造機會等)的承諾。什麼樣的政府也必須要屈服於民意。

當然我們在討論理想化的東西時 一般是無視掉一些現實的因素 比如美國和歐洲對壓制中國大陸而作出干涉 比如中國西部地區本身的不太太平和如果對台灣太好福利太多大陸居民產生的「吃醋」感

然而反過來說 如果兩岸關係一直沒有進展導致最後獨立然後中共使用武力解放台灣怎麼辦
當然那會是一個很遭的情況 不只對中國 對台灣 對世界很多地方的經濟等都會造成大幅度的傷害
我不是在抬高台灣的地位 一個小島怎麼去影響這整個世界
我們可以相信如果這樣的事情發生台灣會很快被攻陷 也許一周的時間都不需要 但是不要忘記美國的前車之鑒 美國對伊拉克出兵 是多麼壓倒性的軍力 但是造成美國多大的損失 雖然台灣和伊拉克不同 但是當人類失去面子(國土被攻陷)和裡子(不動產損失 生意損失 人身安全沒有保障)的時候會激發出多麼大的能量 就算大陸人口再多 出來的大部分也是一胎化後的孩子 哪個家庭失去他們無所謂的?! 再就不論對國內本身經濟的壓力了 打仗是很花錢的

當然我們希望這不會發生 但是我們無法保證這不會發生 未來是什麼樣子我們無法推測

所以這只是亂談而已(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