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教育隨想(隨想就是隨便想orz

雖然說我實在沒有要在開篇就吐嘈
但是我還是要說 我怎麽老在說教育啊orz NO~~我不是要當老師….

今天在統一三個MSN上的聯係人
突然踫到以前一個有數面之緣的友人
被拉去一個相當“認真”的地方看帖子
主要是在說是否要在該論壇成立一個動慢區
其内容是具有一定人文思考的動漫評論類
洋洋灑灑幾萬字的討論貼 看下去只覺相當過癮
我且不在這裡說我是支持還是反對
只是讓我想起 嗯 有趣的切面
對於有深度的動漫 用寫論文的心態來做分析有何不可
什麽不能認真考慮
我們的基礎教育就那麽模式化嗎?
多元化發展在哪裏?
回頭看 也是(我一般只面向華人

可笑!
說國文 偏偏一定要從一篇文章内分析出其包含什麽“正面價值”
如果黑文、悲文就要劃進“引人省思 引以爲戒”的框框
我們通常無法得知作者的真實意義 所以這麽主觀的問題爲什麽要把它們放入“正面價值”的無間道?
有這麽一個説法 有個學生在高考題目發現自己的作文 卻發現答案和他的想法不同 一下哭笑不得
欣賞文章就不能從別的角度嗎 對文字的使用怎麽就不多花點時間 現在小孩子認真寫的文章還有多少能看的?
邏輯閲讀、寫作在中文教學中是必要且極度需要的 從現在大學生的畢業論文就可以看出因爲中文句子邏輯性可以比較鬆散造成的許多弊端

可笑!
說數學 從小學到高中背了很多公式 之後記得的還有多少?
時常見人在抱怨 會那麽多數學算法有什麽用? 以後工作也用不着
的確 大部分工作是用不着我們學過的那些算式
那爲什麽數學確是一切科學之本?
因爲數學是一個邏輯體系
因爲A所以B 一個個算式 一個個定理 它們之間有千絲萬縷的邏輯推理程序
所以數學教的應該是邏輯能力
講解一個式子是怎麽來的 遠比給一個算式加上一百題練習影響好
文科大學生數學程度普遍低下正是機械訓練過期之後的體現
理科學生也只是因爲還在持續機械訓練 停止之後也不會有太大進展

可笑!
說英語 好吧 英語教學能挑出毛病的也就是口語教學不夠了- –
不過反過來說 它錯在它教育太好
應該說 國人對它的重視超過了其應得的
簡單來説 讓一個非英語專業大學畢業生寫篇英文稿 多半可以寫的普普以上
但讓一個中文專業學生寫篇中文稿 你們知道能挑出多少文法錯誤嗎?!
老祖先一直說 不能忘本
但急於求利的許多人似乎沒有看到想要學好中文的外國人大潮
邯鄲學步 他們已經快要喪失母語的使用能力

如果要用 高中畢竟還是基礎教育嘛 進了大學就有專業啦 這種説法來反駁
我便要說 其實我一點都不反對雜家 應該說我寧願做個雜家
但在大學教育的“基礎教育”環節如果還只有泛泛的話
實在是不要也罷
比如説 一般認爲大學的基礎教育要有文學和數學
但爲什麽就不該重視其他諸如經濟 醫學等課程呢
比如許多人不具備的“常識”和“生存能力”
比如災難學的東西 比如科學常識 比如法學基礎
世界上有各式各樣的知識和五花八門的分類
如果要開基礎教育的課程不妨什麽都說點 但什麽都不要太多
過猶不及 放餌自有願者上鈎 多說反而冗長膩味
比如網路 比如次文化 比如社會事件 比如文化底蘊
什麽不可上課堂 什麽不是教育

呆板的基礎教育教育出了一批“模造物”
我們願意成爲模造物嗎?説不定模造物以後就只能被機械和AI取代
我們的獨特性在哪?只有我們學到的“基礎教育成果”嗎?
現代的基礎教育時間非常長 基本花掉了1/8到1/4的人生
我們也許無法改變教育單位的“基礎教育” 但爲何不可給自己點另外的“基礎教育”?

如果要問我那是什麽? 我的回答是 抱一個夢想 拿一本百科 學一門專業 做一個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