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相聲的愛 2

我敢說我絕對是無比幸運+不幸的orz
被我至今仍認爲最高作品的《這一夜》帶進表坊,同樣被我至今仍認爲最高作品的《誰呼嚨我?》帶進瓦舍。

1999我接觸到相聲瓦舍,是我第一次去現場看一場相聲劇。
帶著一絲早期表坊相聲的風格,充滿著對生活與政治的黑色幽默。
表坊是新相聲的發源地 則瓦舍就是將新相聲發揚光大的團體
表坊還在繼續往前走 往前走 走出了相聲給人的印象
瓦舍還在繼續鞏固 鞏固 鞏固新相聲與傳統相聲的特色
瓦舍的兩位創始人是國立藝術學院的畢業生 有著扎實的國劇功底
在劇目諸如《張飛要出來了,別害怕!》、《哈戯族》中,將京劇帶到現代,但卻沒有隔閡。
《相聲說垮鬼子們》借古諷今,話説大時代老少的心態。
《狀元模擬考》、《東厰僅一位》讓人看完有點不是滋味,但那講的卻又恰恰是中國人從古到今改不掉的陋習。
《大堂馬屁精》引進兩位女演員,用顔色和門巧喻了當時的政治生態。
《並不太熟》、《影劇六村》以及今年上演的《戰國廁前傳》算是《誰呼嚨我?》的系列作,也是我比較喜歡的作品。
《消失的931》、《他怎麼那麼紅》、《記得當時那個小》、《第十九屆新春賀歲聯歡晚會》、《借問ㄞˋ教授》這些作品中,看到了瓦舍的努力,在現今的社會中相聲怎麽繼續生存下去,要怎麽融入新時代。相聲與舞臺劇的隔閡越來越小,但不能消失,扎實的貫子還是安排在這些劇目裏,但是大膽的用黃士偉、御天十兵衛這些“不像是”說相聲的人來給相聲染色,意外地,還在我的接受範圍内。

同時瓦舍還耗費很大心血錄製了一套《相聲來了》重講一些老段子,讓這些舊北京的事物,出現在新台北人們的耳中。非常有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