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是有腦

【這是一篇保守派老人的黑特言】
最近在某爹娘的強烈要求下 買了一台平板 (到底是有多二 為了一台平板啰嗦這麼落落長文的orz)
厚臉皮著說 我對科技對於網路對於與這些花俏新潮的小東西 略有知悉 上手即熟 對即將出現的各種設備 也是有興趣有關注
某是一個記憶力有缺陷的孩 所以有一台可以隨身記錄的工具 當然是有益處的 再有 每天熟悉於滑手機的諸位 肯定比某更清楚智能設備的美好 不需贅言
但比起愛 某更厭惡所有慣著智能的 這些令人越來越方便的玩意兒 不管有幾個原因 最核心的問題都是 它是某對於自由追求的罣礙(絕不是因為某認為PC才是某老婆XD 攤)

為什麼一個習慣於使用PC的人 要對智能設備(智能平板/手機)有這麼大的反感 PC有許多程序 智能設備不也有很多apps嗎?但智能設備的初衷就是降低使用的門檻 將需要邏輯使用的過程直接化 不討論因為時間積累 兩者之間多樣性的差別 就中心思想之異 以大眾為標的時 簡單勢必取代複雜 方便勢必取代麻煩 能夠按兩個鍵 就不要按三個鍵(是要讓人有多懶orz)再加上社交潮流和同濟影響 少數apps能夠聚集更多的人 類似的產品不斷出現 循環伊始 多樣性繼續往下走
趨向方便趨向簡單趨向同化 正面說是對世界和諧(個鬼) 互相溝通便利搭起橋樑 負面說就是在追求同化的潮流中 原本已經岌岌可危的差異性 再更一步的消失中 在追求便捷的過程中 畫地自限的繩索逐步的收緊
(有本20世紀的書Disappearing through the Skylight 趨同歷史的必然 前文也很長所以就不截了 貼link推薦 http://www.yingyudaxue.com/books/advanced-english/course2-4)

除此之外 隨身便攜的智能設備讓人永遠處於可接觸的上線狀態 一聲聲的叮咚為人打開了方面交流的大門 不受時空的限制 不用坐在電腦前或把筆記本抱在身上 睡覺前眼睛閉上的前一刻都可以方便得用平板或手機繼續向世界溝通 但這到底有多麼破壞人的專注力和 OFF LINE 可以自省 可以獨立思考的時間 看完一本書 至少要兩小時時間 寫一段程序 也要不少 受到打擾後重新回到專注力高峰有一段緩坡期的腦力活動被令人興奮感上升的叮咚打擾之後 會損失多少效率 關閉/離開電腦梳洗回到床上躺著的時間可以回顧今天展望明天的思考 被睡覺前還能拿起的手機打擾後 會如何 這些代價如果前後比較過後 方便與依賴真的是投報比較高的嗎

再說說一個很熱的議題 物聯網 不論其介於概念還是實踐模糊地帶 不靠這個fancy的名字 智能設備與物質世界的聯繫還是勢必越來越頻繁 不一定是家電或國家建設 利用智能設備來管理與替代人為或電腦輔助人為物件就可歸類於此 在追求現利與比較 在追求效率和速度的大糖球之下 我們真的決定犧牲等價交換天枰另一頭的代價嗎 正因為我們不考慮那是什麼 所以 不恐懼
對某來說 天枰的那一頭是巨大的不穩定與風險 是什麼巨大的信任感將決定權從自己手上交給一個已經幫你設定好決策邏輯的設備 是什麼巨大的信任感認為該可設置的決策邏輯是堅不可摧無法被其他人為篡改的 是什麼巨大的信任感認為決策權交出去之後它還會再乖乖交回來的 順便想到了一張十多年前看的漫畫的一頁……
http://www.xindm.cn/mh/JiQiMaoDaChangPianDu/49102.html?p=41

某如果想走夜路 就不看恐怖片 某如果知道自己定力差 就別拿東西誘惑自己 繼續拿著不智能的老手機 因為某不想被同化 某不想被打斷 某不想交出我能麻煩得去做的權利或能力 有想執拗的追求對某自己來說的自由 所以在這個方面 至少讓某做個保守派的老人吧 在不換機器不會死的年代 阿門